地表上最好玩的慈善展覽會,通訊軟體、體驗空間、互動工作坊反映了中國公益的發展趨勢

一間可移動的木造屋子就在面前搭建起,屋內用淺褐色的拼接木板隔出一格格深淺不同的空間,編上放了一台小木馬,一名媽媽抱著孩子臥坐在格子當中讀著故事書,也有幾名孩子在格子與格子之間玩起了鬼抓人遊戲,奔來跑去地不亦樂乎。




這間屋子是「童趣屋」,造價在新台幣50萬-75萬之間,它是提供社區一個更有趣、舒適的空間,可結合各種體驗與教育課程,讓社區孩子擁有一個趣味且好玩的學習空間。此外,也可以提供給社區營造工作者有一個更人性化、有趣的工作空間。

這大大的木造屋子是會場的一景,再轉個彎過去,你會看到另外一塊現場搭建起的體驗區裡擺放著滿滿的粘土、畫紙、彩色筆、樂高積木、便條紙、交代、塑膠繩、剪刀。

這裡的人們,四個人一組圍繞著一張桌子,針對四人所共同討論出的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且用現場的材料做成一組解決方案的示意圖模型。做完以後,可以當場拍照印出,並且將印出之照片放在環保水杯的夾層中,成為最佳的「Maker」紀念品。



再多轉會兒,你還會看見慈善超市、能夠提供村落與城市之間的「遠距離直播教學收發器」、讓人們深度體驗地震避難的安全教育車、微信最新服務「為村公開平台」、推動社企與公益發展的育成機構與比賽機會、專為NGO提供的免費網站服務、結合群眾募資概念的行動支付小額捐贈app、酒吧集團以音樂作為媒介提供農村更多教育服務...。

這是位於深圳會展中心的第四屆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第四屆慈展會),會展中共呈現了139場研討會、2588個參展機構、445場項目pitch、觀眾多達18萬人次、現場為NGO與社會企業媒合的資源總值多達122億人民幣(折合台幣約為610億元)之多。

第一次參加慈展會,這算是我這些年來第一次如此完整地見識了大陸公益生態系中的各個角色,包含政府、企業、民間非企業組織(與台灣的非營利組織相似)、研究中心、學校社團、海外非營利組織與計畫、公益育成機構...。

我看著我身邊比我還要小上一歲的大男生,他本來是大陸一間頂尖學校學生,所讀的科系也是未來保證就業的熱門技術科系。然而大三的時候,因為他接觸公益計畫,後來毅然決然地轉了專業,改就讀公共行政管理相關的科系。後來更與一群年紀相仿的同學回家鄉創了業,成為當地城市第一間社會企業。

然而沒過多久,因為成員之間對於「商業」與「公益」的期待不同,在幾次衝突後,他們將公司的業務止住了。在創業不利的時刻,他被獵頭公司邀請加入另外一間社會企業。如今,大學尚未畢業的他,決定休學就業。他現在23歲,是名總經理特助,月薪一萬人民幣(折合台幣約51000元/月),而且在公司上市後,還可以享有更多其他的股權優惠。他說,他短期內不打算再回學校讀完他的學位。

看著這名年輕的大男生,我依稀看見了大陸現在的社會轉型。

各公益育成組織逐漸從扶持NGO(非政府組織)轉而支持社會企業,不只討論社會問題,也納入商業模式的技術與資訊基礎,於是有了「青年恆好」、「黑蘋果」計畫。

各企業在投入資金推動CSR項目(企業社會責任)時,不只是捐款支持公益組織,更開始結合自己的公司專業,提出有效結合公司業務與社會議題的服務項目。

各大學則在推動創客空間(co-working space、Maker lab)的時候,也同時把社會企業當做支持的一個重要項目。不只以實體資源支持創業,更也成立研究中心。

而在這段過程中,年輕人看見了更多就業/創業的選擇。大學學位、公務員、高薪公司職位不再是他們理所當然最好的發展路徑。

舉例而言,騰訊公司透過「互連網+」的概念,以微信結合村落社區發展,投入資金與技術,讓公民社會可以此為基礎,發展出更完善的民主社會,於是有了「為村公開平台」。而為推廣這平台,微信拿出一筆資金,讓大學生村官(類似里長角色)申請參與計畫,使用此公開平台推廣村落管理事宜,並且獲得獎金與技術支持,讓各村落可以發展自有特色、並且獲得外界企業支持(比如行銷、設計、包裝、科技支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決定整個體系重要的支持方向、大企業負責出資與技術、年輕人肩負執行的角色,一般民眾以微型捐助與購買方式支持整個體系長久營運。中國,事實上,正在積極串連國內各區資源以解決自身面臨的社會問題。

回頭看看台灣,蔡英文在參與女人迷的講堂中提出「亞洲NGO中心」說法。她認為台灣應該要把自己變成亞洲的 NGO 匯流處,由民間層次讓台灣NGO突破外交困境,成為世界辨認台灣的方法。同時也提出「世界志工」的概念,鼓勵台灣中老年人口往世界移動,用他們自身的專業為其他國家的NGO提供服務,讓世界遇到災害與危難時,不只知道「慈濟」,更知道「台灣」。

但NGO除了提供「外交功能」外,事實上最重要的存在價值仍舊是串連社會人群,為人們解決問題、提供商業以外的社會價值。相比中國大陸,台灣人更早開始對於NGO、社會企業具備熱情與參與動機,雖然在經濟實力上,無法像是大陸的企業拿出如此大餅仍為育成養分,但是針對台灣環境內部企業、研究中心、青年社團與政策面進行統合,強化各單位之間的媒合能力(比如app、展覽會、媒合會、資源統合入口網站、校園育成中心、比賽、導師制度),仍舊是讓我們的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能夠有更好發展的重要方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外非常流行的影子實習,不是要你變成別人的陰影,那究竟是什麼

「對女孩更友善」美國十分流行的人性化交友軟體:Coffee Meets Bagel使用心得

我在北一女中學著當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