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國,才開始想學英文



去了中國,讓我開始想學英文。


曾有不少人很好奇的問我,怎麼會突然開始性情大變地決定好好學英文?

他們都還記得一年多前,我還信誓旦旦地說以後要出一本書,書名就叫做──「教你怎麼不講英文也能成功」。而一年多後,在臨界踏出社會的時刻,我卻在紐約拼命地在生活中學英文,在英文課程中找尋生活。

「為什麼突然想學英文了?」

通常,朋友是用「你是不是要去國外唸研究所」來取代這個問題。

英文對台灣人來說,一直都像是個讓我們謀得某項「升等」的門票,比如高中入學通知書、大學入學通知書以及研究所入學通知書。因此,你開始學習英文,自然而然地反映了你在準備考取某些證照或是準備入學考試。

為什麼會這樣?不曉得是自然或是刻意為之,身為一名台灣學生,我們認為我們大部分的生活好像可以抽離英文而活。像是惡性循環一樣,因為不喜歡/害怕/不懂英文,所以避開需要英文的環境,然後就越來越糟,就越來越認為我們真的不需要它。

英文最後只剩下為了證照或是入學考試而存在,而不是為了生活而存在。

以下幾種情形,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但這些很真實的在我身上發生過,而我現在知道,我想有點不一樣了。

(1) 我不看國際新聞,就算偶爾突發奇想地決定認識一下這個世界,我也只看三手翻譯的新聞(先從第三外語翻譯成英文,再從英文翻譯成中文),導致我根本無法和國外學生討論議題(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那些名詞的英文是什麼,包括各種專有名詞、國家名稱等等)。

(2) 我不跟台灣的外國人接觸,在台大(這所全台灣最國際化的大學)唸了四年,我認識的國際學生屈指可數。不是他們不存在,而是我常常當他們不存在,因為你不知道怎麼跟他們溝通。校內鮮少探討和國際學生相關的權益問題,全英文課程若非必修,幾乎只有外國學生選修。

(3) 我往往懷抱狹隘的世界認知地圖,我過去所認知的世界往往是由同一文化/國家所塑造的世界。包括大洋洲、中東、非洲和中南美,因為我從沒有機會和這些人談論他們國家的故事,所以我的世界地圖中,那些區塊是那麼地模糊,而僅有的輪廓往往還帶有美國色彩或是東方色彩。當我真的有機會遇見這些國家的朋友時,我支支吾吾地什麼都聊不下去,因為我一無所知。

(4) 我總覺得,當我說英文,對方聽不懂時,是因為我發音不夠標準、文法不夠準確。而當對方說英文,我聽不懂的時候,是因為我的英文聽力不夠好、是因為我的單字量不夠多。總結,我的英文不好,所以乾脆不溝通了,免得對方覺得尷尬或是造成對方的麻煩。

記得曾聽過一名老師這樣形容台大學生:


「你們之所以相信你們自己很優秀,是因為你們面對你們做不好的事情時,你們就會說服自己不需要也不喜歡這個東西。你們永遠只做你們擅長的事情,所以你們總覺得自己很優秀。」

我想我就是那個因為學不好英文,就開始慢慢相信自己不喜歡也不需要英文。直到我去了北京大學當交換學生(某種程度也是不想去英語系國家面對語言困境),我才發覺英文的重要。

很有趣,是吧?竟在全中文的環境意識到英文的意義。

在北京我遇見一名女孩,她叫李靈。她是一名比我還小一歲的法國女孩,隻身一人從法國到北京學中文。我在一個我本來很不想出席的warming party上遇見她,那是一場由法國人主辦的派對,整個派對中都是北京、清華等學校的國際學生。她看見我,知道我來自台灣以後,她開始只跟我說中文。儘管她知道我也會講一些英文,但是她堅持主要用中文對話,除非真的有些字無法解釋時,她才試著用英文解釋。

那是第一次,我聽見法國女生說法國的故事。

她告訴我,法國男生並不怎麼浪漫、法國地鐵不怎麼友善、法國人可以一整天一直吃東西都不停下來、她在里昂附近的家被一整個森林環繞、要在法國外食非常非常貴……。

原來這才是法國,而不是我從歷史或是地理課本上認識的那個遙遠而朦朧地國家。

因為她,我開始想聽「你們說你們的故事」,而不是那些轉手再轉手的資料了。在北京,開始努力認識外國人。大部分的時候,他們不像李靈一樣可以用中文溝通,所以最方便的溝通工具便成了英文,以及很多很多的肢體語言。

我想認識這個世界,用你們親自告訴我的方式,聽聽這個世界有多少可能。

美國口音的英文,不再重要。文法精確的英文,不再重要。刁鑽少見的英文單字,不再重要。作文必背的英文句型,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你想不想聽我的故事,而我想不想聽你的故事。

再來才是,我們有沒有耐心,慢慢地聽、慢慢地講。

只要有了這些條件,我們就一定能懂彼此的。

有心,就能找到溝通的方法。

更何況,這是個你能攜帶電子辭典的世界。

這就是我學語言的原因,以及我現在學語言的心態。

如果可以,我還想多學更多語言。語言不是目的,而是幫助我聽故事的工具。

我知道我不擅長學語言,但是慢慢學、慢慢用,我知道有一天我會走到我的目的地──用這個世界自己的語言,聽見這個世界的故事。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外非常流行的影子實習,不是要你變成別人的陰影,那究竟是什麼

「對女孩更友善」美國十分流行的人性化交友軟體:Coffee Meets Bagel使用心得

我在北一女中學著當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