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25歲的生活教會我的事

圖片
22歲大學畢業,若是再多讀點書,剛滿26歲的我也準備拿到第二個學士學位了吧。 若問我25歲教會了我哪些事?這些畫面,或許就能呈現那些學習的過程。 1. 「記得你現在不在你的舒適圈了,勇敢一點做你自己。」 一個人隻身去澳洲的第一天,我跟我借住的沙發主聊起當天的行程。他告訴我家裡附近就有一座沙灘,很美、很安靜,他建議我一個人去曬曬太陽。 我告訴他,我沒有帶泳衣。他說那就去買件比基尼吧。我尷尬地笑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買過及穿過比基尼,而且我身材不好也應該不太適合吧。 他很震驚地看著我,然後告訴我這段話。 「你如果從來沒有穿過,又怎麼知道你自己不適合呢?如果你不喜歡穿,那就別穿。但如果你想嘗試,你為什麼要考量別人的眼光而讓自己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了呢?」 (後來我就真的去買比基尼穿了) 2. 關於追求穩定的人生 前陣子,我與一位從大學到博士班都讀哈佛的學術菁英見面,他告訴我他並不是因為渴望成功才讓他在學業環境中可以生存,他只是太害怕失敗,所以不得不想盡辦法成功。外在穩定,起源於內在的不穩定。太害怕成績很差,所以想盡辦法讓自己成績好;太害怕讀很差的學校以後會沒有前途,所以想盡辦法擠進名校。看似穩定往成功之路邁進的他,卻始終很焦慮,焦慮著自己的不完美、缺陷,卻好似沒有什麼解決方法。 後來,我又遇到一位智商超過140以上的天才音樂家,精通十種語言的他,卻從沒找一個穩定的工作。他不願意被任何人、合約、期待綁住。於是過去的六年裡,他不斷地旅居在各式各樣的人家中,有時候幫人照顧動物,有時候煮菜換宿。不斷旅居的他,也從沒有穩定的伴侶關係。他說他很為自己的孤獨感到驕傲。他太了解自己,只有不斷旅居,他才會真正感到自在。他的不穩定,其實是一種很穩定的選擇。 (後來我發現我的生活好似他們兩人的綜合) 3. 待在怕得要死卻沒人能救自己的地方 過去一年參加數場國際會議,說老實話,我英文真的不太好。天生對語言沒有熱情,學起台語花了幾年卻都不輪轉,屢次挑戰外語,更是一次次以放棄收場。幾次到國際會議,大量的茶聚交流時間,面對的都是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及成功企業家。僅足夠做日常交流對話的語言能力,讓我在演講、交流、受訪時其實經常面對聽不懂對方說什麼,或是自己沒辦法如說中文時吸引對方注意力的困境。 一個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