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5的文章

「我很想成為歌手,但我英文不好,唱不了英文歌...」夢想千萬別因為這種原因被放棄

圖片
女孩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靜靜佇在一旁等著我和一名老師寒暄遞換名片。在一場演講結束後,與長輩的寒暄總讓我又是無奈又是慶幸。一方面,沒有師長的支持,這些與學生們的溝通真的不容易發生。但一方面,維持與師長們的關係,又讓我少了一些時間與機會和學生們做更深入的溝通。好不容易,結束了寒暄對話。我轉頭看向女孩,滿臉地歉疚。 「你好,我剛聽了你的故事,我覺得你很勇敢。我想問你,勇敢究竟是怎麼訓練出來的?」一頭柔軟長髮,皮膚白淨的她,用揉和了夢想與怯弱的年輕嗓音問道。 (圖片 來源 ) 我看著她,她帶著一頂小小鴨舌帽,頗有小藝術家的架勢。她遲疑地繼續把問題說完,「我很喜歡唱歌,有很多人說我的聲音唱英文歌會很好聽。但是我的英文真的很差,是那種連基本的單字都發音很奇怪的那種差,更遑論要我上台唱英文歌了。我該怎麼辦?我不想放棄唱歌的夢想,但我又克服不了語言的障礙。」 我想起三年前,那時候的我,剛經歷過在北京大學當交換學生,終於開始有點信心可以說英文(不要問我為什麼會在北京說英文,北京的國際化已經不是開玩笑的深入了,在北大附近處處可見韓國人...)。 有了一點信心以後,為了把英文能真正融入生活,於是我到了紐約住了三個月。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非中文環境中長期生活,日常生活中所有事物都變成了英文,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我在台灣生活時,也不是完全依靠著中文在生活。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M。 我與當時在剛認識的語言交換學伴M約在Burger King門口。M是名紐約客,白皮膚的他有顆黃皮膚的心,特別喜歡中國的故事。但當我們見面時,我才發現他的中文差到完全無法與我溝通。於是雖然名為語言交換,卻比較像是用英文交換彼此的文化故事。 (圖片 來源 ) 我是他第一個認識的台灣人,或是在那之前,他從來沒有意識到台灣人並非中國人。於是,為了跟他解釋台灣為什麼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如此曲折離奇,我決定從1895那年的故事開始說起。 甲午戰爭、日本殖民、國共內戰、國民黨撤守台灣、戒嚴、解嚴...,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我開始發現,儘管我從來沒有在台灣學過這些名詞的英文,但是用著我僅有的單字,配合上各種手勢、表情與圖畫,我總算是解釋完畢國家與國家之間彼此複雜曲折的關係。後來,我再拿出手機找出wiki維基百科上的詞條,一邊筆劃著手機上的資訊,一邊說明

那些我們大學時期都擁有的七項困擾

圖片
關於那些我們年輕時都擁有的困擾,你遇過幾項呢? 以下文長。 「聽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但是誰來告訴我們,我們自己的故事是什麼?」 1.沒有任何課本可以告訴我,我到底喜歡什麼 讀了很多書,這十幾年真的讀了很多書,從課本到參考書、再從參考書到各式各樣的論文與研究文獻。但沒有一本書可以告訴我,我該怎麼知道我的熱情是什麼、天賦是什麼,我該如何活得樂觀而有自信。 2.演講舞台上的那些人好厲害,但是真的離我很遙遠 偶爾被朋友帶去聽演講,看著台上的講者眼神閃閃發光,聽著那些不可思議的成功故事,我總覺得自己離那座舞台很遙遠,所以聽完演講,帶著很像是看完電影後的餘韻離開了那個充滿夢想激情的空間,回到自己的房間,然後繼續想著下禮拜要教的作業該怎麼辦。 3.我真的很忙,但是忙到最後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開學第一個月總是最開心的,總是想把一週當中的時間盡量多排些課,選課的時候想挑些涼一點、甜一點的課,這樣學期末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痛苦了。琳琅滿目的社團邀請信也差不多在開學後兩三個禮拜寄過來了,礙於一些人情壓力,我確實也加入了幾個我都有點搞不清楚在做什麼的社團。 開學後,課業、打工、社團、補眠、感情與各種朋友揪團聚會佔去了生活中95%的時間,只不過不同月份,這幾種組合的比重會稍微有點調整罷了。幸好現在還是十月初,一切都還在掌握之中,但是下個月開始,會有些擔心自己會不會又像之前一樣,蠟燭不只是兩頭燒,而是整支都燒起來了。 想起來,大一似乎在努力熟悉一切當中就度過了,大二只是變得更忙了一些,但還是差不多這樣過了。很快地大三來了,大四也就不遠了。 中間談了一次戀愛,參加了幾個社團當小社員,有些東西有點引起興趣,但社團的活動好像也不能當飯吃。要我把書本一丟,把小時候的興趣當成工作好像有點痴人妄想。別說可能會氣死我的家人,連我自己心裡的那關都過不了,更遑論,我現在讀的科系與我的興趣一點關係都沒有了呢。 4.大學科系好像不是我的興趣,我應該考什麼研究所呢? 「畢業之後到底該做什麼」,這問題好像在整個大學生活中,偶爾會在我腦海中浮現。但我總是沒時間好好把答案想清楚,下一件事情就又來了。 學長姐畢業了,直屬在畢業前跟我們家聚的時候,告訴我,他其實也不知道該不該考研究所,但是大學的科系好像也不是他的興趣,所以他想在研究所的時候換個領域試試看,然後就推甄上了(我心裡想著研究所有這麼容易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