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管理成專業,改變中國城鄉貧富差距問題


(記於2012.10.13)
今天跟著友成基金會到了北京東城區,這離北京大學約莫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離開繁華的北京,到了一個小村,小村入口掛牌子──北京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它是家社會企業,一間成立十年的家政服務員培訓學校。「擺脫貧困,開拓新的人生」,這是富平成立的終極目標。創辦人茅于軾與湯敏曾於十年前在山西開辦小額貸款,進而感受到貸款難以解決農村貧窮問題,認為唯有將農民變成城裡人才能根本脫貧。於是,富平就這樣成立了。
富平就是一間學校,主要培訓農村婦女掌握家事管理的技能。訓練課程包括三大部分:家政服務員訓練、育嬰員訓練、早教員(早期教育)訓練。一次訓練課程約耗時十五天,以將農村婦女帶入家事服務員一門領域為自我期許。在這,有可容納五百名學員的校舍,校園內功能性建築一應俱全,有澡堂、食堂、合作社、球場、以及各種技能教室。培訓完成後,富平會與此地的學員簽一年合約,替其處理家事服務的媒合工作。在這,有百分之六十的客戶是來自於網路搜尋而得。學員則是透過婦聯的支持而從甘肅等農村赴北京學校參與訓練。
富平有完善的輔導制度。在這,有互助小組、知心熱線與督導制度。若是學員在訓練過程中有任何困難,都能像前兩者進行諮詢協助。而在服務過程中若有不適應的情形,也都能像督導溝通。
這樣的訓練服務,竟是完全免費的!究竟富平如何賺錢呢?
在媒合家事服務員與客戶之後,富平會向客戶收取服務費。另外,富平也跟政府合作,運用公助民辦而得的家政服務工程補助(一人一千五百元人民幣)來維持學校的營運。
富平是一家相當具有規模的企業,目前它已經累積訓練23000名家政技能服務員、為16700個家庭提供服務,創造20,000,000元的GDP。然而,這樣看似成功扶助農村婦女的企業在成立初期也碰到許多困難。剛成立之時,透過創辦人的社會影響力而使得山西一些村落的居民相當信任這間學校,然而第一期培訓結束後,其他農村的居民並不認識創辦人,對於把女兒交給一個陌生男子帶到北京去,這可想而知是充滿風險的決定。後來透過與政府合作,由婦聯推動公助民辦的計畫,讓富平學校得到政府信任度,進而更加容易推廣至農村。
過去是年輕農村女性(20多歲)參與訓練居多,現在年齡層增高,多是40多歲的媽媽來參與,大專生參與的比例也提升。透過與學員互動,得知有許多學員抱著的想法已經並非單純是貧窮。有部分是因為在家當家庭主婦很閒,決定要自己出來賺錢;有部分是因為擔任家庭主婦因為沒有經濟能力被家人瞧不起,因此希望成為家事服務員能夠獨立自主;有部分則是期許自己能將這種技能帶回家鄉,並且創立相似的培訓學校。
除了學員初期招收困難,另外在2007年,曾有一位服務員因為疏忽而使一位兩歲的幼童摔倒死亡。這起事件讓富平被判罰47萬元人民幣,富平學校面臨破產倒閉之危機,後來是靠創辦人自己掏錢賠款才得以了事。就因為這起事件,讓富平學校向政府推動家政責任險的成立。此後,富平學校會替服務員保兩種險:個人意外險與家政責任險,透過兩種保險可以讓富平學校規避一些服務員服務時產生的風險。
陳校長在座談的最後提出一個問題,北京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對於家事服務員的需求正在提升。然而,家事服務員的平均薪資也不斷提高,使得更多家庭負擔不起雇用家事管理員的費用。這樣的兩難,該如何解決?人民大學的同學提出了幾大解決方向,包括擴建養老院制度、老人年金保險制度以及NGO與CSR介入老人領域、家事服務員工作增加鐘點制等工作細化。
離開的時候,我與陳校長拍了一張合照。這真的是一家很有規模的社會企業,但是卻也不能忽略其創辦人的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是多麼雄厚才得以應付如此多的挑戰。另外,究竟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是否只有將農村人變成城市人才是最好的方法?曾經去過甘肅支教,總覺得我們認為的「貧困」有時只是拿城市的標準去衡量罷了,比如每天都要能洗澡、吃飯要不只一道菜、要有許多新衣服能換……。我們透過支教,試圖告訴農村要有這些才是生活的基本條件。因此,我們來支教了,來拉平城鄉差距了。是不是,有點怪怪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外非常流行的影子實習,不是要你變成別人的陰影,那究竟是什麼

「對女孩更友善」美國十分流行的人性化交友軟體:Coffee Meets Bagel使用心得

我在北一女中學著當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