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與都市的生活選擇,不應該是二分法的選項

W的五官很深邃,但笑起來卻有淺淺的酒窩,是名極好看的男孩子。 打聽後發現,原來他是混血兒。只是他混的血不是來自於兩個國家,而是兩種民族,中國貴州的仡佬族與苗族。 開始聊起天,是因為聽到他「苗族」的身分而感到非常好奇,對金庸小說如痴如醉如我對於苗族可有著千百種奇想。 「苗族真的有蠱嗎?」 「有啊,但是沒有小說中那麼厲害,有很多蠱還是做藥用的。」 於是從蠱開始,我們翻開了這本故事書的扉頁。 他是來自高原上的民族,小時候住在山裡頭,離著「都市化」的生活有一段遙遠的物理距離。在那裡因為尚未完全通電,因此煤油燈是他們非常熟稔的生活工具。即便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通電。 山區離縣城有很遠一段距離,每隔一段時間,村裡頭的大人們就會在半夜兩三點從村口出發。去哪?去幾座山頭外趕集。而在這些山頭與山頭之間,就成了W最喜歡的探險之處。 ( 圖片來源 ) 「我小時候喜歡探險,你也是嗎?」 「我小時候也是。」只是我住在永和,而你住在貴州。 W小時候會跟幾個朋友跑去山洞裡頭玩,有時找到的山洞還會依稀有些人類居住過的痕跡,他就說他曾在山洞裡頭撿到清朝時代的古錢幣。 我說我也一樣喜歡探險。因為住在都市當中,住屋周遭都是公寓與高樓大廈,實在難找一片只屬於小孩子的冒險天地。於是,我會把家裡的辦公桌佔據,把房間裡的涼被掛在辦公桌上,把手電筒綁在被腳,再把枕頭和玩具電話帶到辦公桌下,做好家中露營的準備。只是,我唯一會撿到的,就是不小心從我爸口袋掉出來的中華民國十元硬幣。 ( 圖片來源 ) 在W的村子中,整村子的人就那麼兩三百人,一村子的人既是親戚又是鄰居,關係非常親密,每逢喜事必然相聚歡慶。舉例如,在他考上大學的時候,整村子的人會一起吃一頓大餐共同慶祝,從此即可看見村民之間的緊密聯繫。他說,現在的他因為到福建求學,所以回家的日子就真的只剩下一年一次的春節了。幸好,每年過年節的時候,人們還會在小年夜時一起出門打獵,那種緊密的關係依舊不減。 我突然想起每逢過年回金門,拜年時一家又一家的遠房親戚上門,卻因為從未一起生活過,使得我每一年都記不清那些親戚的「稱謂」,總是要跟爸爸擠眉弄眼想辦法叫對稱謂,避免失禮。而關於年菜,我們家有一銘厲害的主廚,所以總是吃得到家人做的美味。但在城市中,許多家庭已經連年菜都省了麻煩,一概交給便利商店、飯店處理。 在我們一起逛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