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行業裡的領導人?」我眼中的台大領導學程不是這樣

加入領導學程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決定

我在大三那年,申請加入了台大領導學程,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決定之一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待我慢慢說個有點長的故事給你聽。或許你聽完,會對於台大領導學程有更多認識,批評得可以更有力道,或是知道該怎麼讓學程原本的初衷有更好的發揮。

我是台大社會學系畢業,在社會系讀書的時候,我學到很多社會議題與切入問題的角度。我做了很多個不同的社會議題研究報告,有的是個人報告、有的是團體報告,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作業都是研究報告(類似小論文一般),因此學術分析能力、資料蒐集能力與概念化能力是社會系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認識了那麼多社會問題,看見了那麼多不同路徑的行動,我一直在想最適合我畢業之後繼續走的路是什麼。於是,在大三的時候我申請了領導學程。

當時真正驅動我申請的原因是因為我在大二的時候,曾經修習了一門「領導學導論」課程,這是領導學程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每年都會開設,開設的時候幾乎不會拒絕學生來加簽,那時候缺學分,又剛好看到這門課有實作活動的要求,覺得很有趣,於是就加入了。

參考史丹佛經驗,用有限資源訓練學生創意解決社會問題

那半年我們全班被分為十組,一組十來名學生。老師要求我們必須要在學期間辦一場與「社會公益」有關的活動,活動形式不拘,可以用任何方式進行,活動過程中,課程會補助每一個組別兩千塊錢(全班約莫十組),讓學生在有限的資源下去發揮創意,想辦法解決一些社會問題。

我知道,看到這你可能會很想罵台大領導學程浪費錢給這些吃飽穿暖的偽菁英階級。但先別急著批評,讓我把故事說完。

這邊有一篇文章,建議可以先花個三分鐘閱讀一下,再來比較與評論領導學程的作法究竟有無缺失。


這篇文章中指出史丹佛的老師為了訓練學生充分發揮創業精神,努力發現商機、挑戰假設,利用有限的資源以小搏大,盡情揮灑創意。於是,老師給了學生每組5美金(約等於150台幣)以及兩個小時的時間,想辦法賺到最多的錢。

(圖片來源

結果是,有些學生的確以小博大,想出了「提前預約餐廳並販售所佔得之座位(黃牛座位?)」、「免費幫腳踏車騎士充氣賺取捐款」,或是「把在課堂報告成果的時間賣給獵人頭公司打廣告」都獲得了不少收入。

乍看之下,史丹佛好像用了更少的成本,就訓練出學生「解決問題」、「創新思考」的能力。但是細細看這些來自史丹佛學生們想出的方案,一是以「賺錢導向」作為課程的要求,於是「黃牛座位」與「販售校園課程時空予特定企業」等方案都出爐,純粹出於利潤考量的方案設計,結果不一定創造了能夠友善社會的方案。

當然,這只是一個課程小作業。後來,課程的目標調整了。老師給了學生一組十個迴紋針,讓學生在接下來幾天試著用四小時發揮十個迴紋針最大的價值,而價值衡量的方式則由他們自己定義。

當目標轉換,學生開始思考要用有限的資源創造不一樣的價值,比如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等等,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資源的轉換可能性變得更多了。

在我看來,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業課程強調了一門重要的學習──「我們應該學會利用有限的資源,用創意的方式,解決既有需求,並發揮出我們認為最大的價值(不一定是金錢)。」

相比之下,「領導學概論」課程要求的作業有些相異之處。

這門課程每一年產出非常多不同的方案,方案五花八門都有,與史丹佛大學的課程相比,的確資源給了較多(兩千元)。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教授會在上課中、下課後不斷強調「方案必須是對社會有所助益」,而什麼是「對社會有助益」?這成了學生們在討論方案時不斷辯論的重要議題。

「究竟什麼才是公益?」
「什麼方案更有效益?」
「什麼方案可以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效力?」
「什麼方案適合我們這個團隊?」
「我們要如何做風險評估?又要如何在大家都來自不同背景與學院的情況下,做很有效的合作?」

課程中不成熟的專案,反而卻成為我的一塊敲門磚

這些問題在領導學導論課程中,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討論的方案。而就在那半年中,我嘗試了人生第一個方案──「Loopy Loopy Go」,那時候我們製作了一些塑膠手環,我們成為第一屆的Loopy大使,率先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情,然後把手環傳給下一個人,提醒下一個人戴著手環的時候,要記得做些好事,才能把手環再傳出去。



除了我們團隊之外,也有團隊沒有用到那兩千元,他們靠著跟各名人募集二手書籍與衣物,較高單價販售這些資源後將所得全數捐出。因此在不花原本一毛錢的情況下,他們有了非常豐碩的成果。

看著他們的成果,我驚艷於他們的創意與執行力。更反思自己
在做活動時沒有考量到「環保問題」,也沒有想好如何有效驅動學生「主動傳遞手環」,因此效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忘精采。

在成果很不如預期的情況下,我遇到了當時我們團隊的助教,他鼓勵我申請領導學程,去思考更多問題、學習更多專案操作的技巧,我就這樣受他感召(?)而參與了這個團體,想再嘗試把專案設計好、做出更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真正把社會學落實在實踐當中。

領導學程是一套系列課程,如果要完整修完,課程會包含幾個元素,以下說明是從台大領導學程官方網站中下載而來:

四大類課程,訓練專案執行的軟硬技術與核心關懷

我當時除了榮譽課程、成果發表沒有做之外(因為我中間去交換了半年,時間上兜不攏),其它的一律完成了,其中還又順道參與了半年的領導學導論助教生活,所以我想我應該還算有點資格可以介紹一下這些課程的特色。

基礎課程的兩門課當中,除了用理論與案例教導學生理解「團隊合作」中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軟硬技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專案時間了。「幾乎每堂課都在辦活動」,這大概是我覺得領導學程最大的特色了。雖然每堂課程的重點不同,老師提供的協助與資源不同,但是萬宗歸一,目標都需要符合「社會關懷」的要求。

而到底領導學程有沒有教什麼是「社會關懷」呢?在我看來,領導學程是透過了延伸選修,納入了其它系所各種人文科學的課程,讓學生在延伸領域的課程群與志工服務時數當中尋找自己對於「美好社會」想像與期待。

接著,在進階領導專題中,運用小班制的課程設計,讓更多專案能夠在導師從旁協助下,把專案做得更深、更細、更好。當時,我們曾遇過老師主動提出「由你們來告訴我,你們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想要學會什麼樣的事情。這堂課,由你們自己規劃學習的目標。」

「對自己設定的目標與方法負責」,是領導專題課程不斷強調的事。

最後的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則是這次全台灣人幾乎都已經知道了的登山課程。雖然我未曾修過,但從課程目標設定中閱讀,我想這門課是希望將學生帶到教室以外的地方,透過較具挑戰的項目體驗,讓學生能夠從中領悟到「挑戰與挫折很正常」、「生存不易」、「環境的美好」...等等內容。

四種領域課程,基礎課程訓練團隊運作中的軟硬知識;延伸選修訓練團隊的人文關懷與跨科技思維;進階領導專題則是期待用小班制,更精準地輔導團隊與專案執行得更久、深、廣;團隊學習與戶外領導則是帶給學生更強的挫折耐受程度、更實體的吃苦耐勞經驗、以及更深刻的團隊合作經驗。


修課要求,促成跨領域的學生組成實踐團隊


在我大四下的時候,我回頭修了基礎課程-「組織運作導論」。在老師當時的期末報告要求下(要繳交一個專案成果,不限形式,但需有團隊合作與組織工作技巧),與五位同學一起創辦了「城市浪人流浪挑戰賽」,這計畫在課程結束後,我與其中好幾位同學繼續修了「進階領導專題二」,在專題課程中延續了團隊,也延續了計畫(很多團隊會因為課程解散而解散)。

後來,也跟領導學程借用了很長時間的辦公室,【城市浪人】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至今,我們走出了台灣大學,我們成了一間關心青年成長教育的組織。




【城市浪人】如今得過香港大學頒發的創業獎項,也得過兩岸大型公益競賽的亞軍,更曾有幸得到社企流的社會企業育成資源。我們一年就能陪伴超過兩千名大學生去捐了一千多袋血袋、找了上百個人到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讓他們到街頭上提供免費擁抱、採訪街頭工作者、記錄耆老口述歷史、重新串起家人的對話,13,000多件的行動在兩年內由三千多位大專院校學生共同執行。




(第一屆流浪挑戰賽,這是當時我們的閉幕成果影片,也是我們的期末報告影片)



(在嘉義,由嘉義大學同學籌辦的流浪挑戰賽,已經延續一年,超過兩百位同學參與,共同探索嘉義之美)


我不敢說【城市浪人】是一個已經成熟的組織,但是這組織裡頭確實陪伴了許多成熟的年輕人做了更多。而這一切的一切,起源於台大領導學程一門基礎課程,起源於另外五位夥伴的投入。


(在台中,由來自逢甲、中興、大葉、東海、中山醫的學生共同舉辦流浪挑戰賽)

當時,其中一位得力夥伴是去年總統教育獎得主,也是Teach For Taiwan的偏鄉老師,他一直是最好的精神號召者,也是身體力行關心教育的前輩(雖然他比我還小一歲)。

另外一位得力夥伴,雖就讀心理學系,但是他強大的邏輯能力常常帶領我們進行許多高效的討論,我們還有許多資料都是由他彙整並且執行很厲害的歸檔。

還有的夥伴來自物理系,兼具物理的分析理性與人文的情懷,他當時後幫忙寫的文案可說是好得有目共睹。

在實行計畫的過程中,我也曾經很想放棄,也曾經覺得很困惑。是領導學程的瞿老師不斷從旁鼓勵我,還有領導學程的其它學生一直也都用各種方式支持,才讓我願意一直嘗試從錯誤中站起來,繼續往前走。

沒有領導學程,很難有機會讓六位來自完全不同科系的同學們成為早期一起努力的夥伴,也很可能就不會有這個計畫,更不會有機會演變到今天我們即將成立的社團法人,以及也可能沒有機會號召後來一百多位來自二三十間大學的學生志工投入。



利用課程與社團建立學生社群,提供公益育成支持

我不敢說台大領導學程已經十全十美,但是在這個學程當中,我遇見了城市浪人的創辦團隊,我在這個組織當中已經工作兩年,如今我是這個組織的負責人。

台大領導學程教會我的「領導」,是成為一名「負責人」。
負起我們作為「人」的社會責任,然後用我們的專業能力,想辦法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找到資源,為我們想解決的社會問題,不斷想出更聰明的解決辦法。

這不僅是發生在我身上,學程裡還有太多太多學長姊、學弟妹們都是這般努力。

請讓我隨手舉例。

已經運轉好幾年的「晨行人」計畫,用晨跑號召年輕人,讓年輕人在早起運動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過程中,增加廠商曝光,藉此讓體育廠商贊助公益組織。而每年運轉這計畫的學生,也幾乎都是領導學程的學弟妹們。


(在晨跑之前,安排介紹廠商的產品與服務,藉此獲得體育用品廠商贊助支持獎品以及提供贊助給指定公益組織)

曾經得過青輔會社區行動計畫補助的「深坑重皂計畫」,也是領導學程學生們利用廢油製造肥皂,試著在深坑當地推動新的產業特色,並且強化社區的環保特色。

除了這些計畫外,我還知道太多太多領導學程的學長姊、學弟妹們還在各個很棒的NGO或社會企業中創造新專案、實習、或擔任志工,包括創辦台灣第一個台陸學生交流協會、推動宜蘭青年學院、創辦坪林茶飲社會企業...。

這樣的人與故事,在領導學程處處可見。

領導學程想教的,想培育的,其實是讓這些擁有豐厚資源的台大學生變得更有責任感,並且變得更善於組織有限資源,去為他們期待的世界,做出更好的行動準備。

領導學程創造了一個社群,在這個社群當中,組建團隊、在有限的資源下,跨專業整合不同的能力,去做些有意義的好事,這件事情變得再正常不過。

這目標實在有點遠大,遠大到真的超級難教,光是怎麼開設課程、誰來教、怎麼教、要怎麼給予資源,這些問題就已經快難倒現在學程裡的老師與助教了(更別說每年的學生狀態又差異超級大,興趣、專長與背景各種迥異啊)。

領導學程也不過才設立八年,當然有不足之處。包括學程內部學生,其實都有一直在做課程的意見調查,跟老師一起討論哪些課程可能成效不彰應該調整內容云云。

領導學程不是一門課而已,它是一系列課程,希望讓學生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都能想清楚自己的成長要帶給誰多一些幫助。

很多助教、老師與學生在過程中真的都很努力,而這些人需要更多實驗練習、需要更多有建設性的建議、需要更多檢討的方法和工具。

若要給一些具體建議,

(1) 降低初期沒有條件的補助,將資金轉換成後續的專案支持系統:我認為在領導學程方案中,對於學生執行公益專案的第一筆補助確實可以降低(甚至取消),讓學生在沒有資源(或極少資源)的情況下,構思他們手上有哪些資源可以善加利用。而在學生的專案稍有成果後,才在此時銜接資源給他們(類似公益計畫的天使投資概念吧)。

(2) 課程可納入更多不同組織類型的經營經驗
閱讀更多經典政府部門、NGO、社會企業經營案例,讓「領導」不只局限於企業體當中,我覺得都可能可以增加學生對於「為何要做領導」以及「如何領導」更全盤的理解。更有甚者,可以試著把一些校外的新創公益組織、計畫帶入校園,讓學生近距離的與他們互動,為這些組織帶來新的資源,而不是無止盡的開設新專案、新計劃。

(3) 將社會議題的探索課程(ex:社會學、人類學)納為基礎必修透過建立學生對於「社會問題」的定義能力與探索能力,才有辦法創造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否則還是一群學生在「想像」解決社會議題,而沒有辦法真正有效接觸到需要被關注的群體與角度。



最後,我們輕鬆一句批評說這群學生浪費資源、眼高手低、這種廢人社會幹嘛花錢養他們之類的話,其實對他們來說是真正很痛的一次重擊。

我很期待,學弟妹們(還有以前的夥伴們)能在這樣的重擊下,繼續支持在這條很辛苦、阻力很大的路上,不斷成長。在這世界上,即使個人的初衷良善,當執行方法(與表達方式)不夠好的時候,我們仍然會遇到很多批評。這真的很正常,調整方案與工作方式就好了,這世界不會因此而世界末日。加油,用你們最強大的生命能量,去做更多真的更方方面面俱到的好事吧(好啦我知道超級難,我也還在努力)。

我也很期待,用力批評這群學生的大家,這群學生們的確需要批評、需要刺激,但是也需要鼓勵。「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條路阻力已經夠大了,不要讓他們嚇得覺得以後真的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好嗎?

不然,大家還可以一起做這些學生的表率,這樣不是更好的方法嗎?與其讓一小群人思考如何教出有能力又有社會責任感的「領導人」,不如讓大家一起想辦法,並且試著一起投入改變吧!


同場加映:

你想要集資去爬山,關我什麼事?談教育投資的現狀





留言

  1. 您好,看完您的文章很感動,也更加了解領導的含義,對我們的更有希望。
    已在個人社群平臺分享您的文章,希望您海涵:-)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好,謝謝你的回覆!
      轉載的時候記得註明文章即可:)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嚇到他們?他們未來是準備成為領導的還是關在紙箱子裡怯弱的小雞?

    台大光環兩面刃
    幾天前台大醫學系學生搶救路人不也露出台大,在沒有薩瑪麗人條款的情況下多數人更加推崇他的行為

    您的這25個學弟加上1個老師會被罵得狗血淋頭正式因為「何不食肉糜」的精神,草率粗略的報告很明顯這群自以為的準領導根本不清楚這個社會是怎麼一回事

    別把一般人看得太簡單,拿了眾多資源的本就會吸引更多的目光,這無庸置疑,也是理所當然

    賣傘國小生為什麼沒被砲轟?他們的老師怎麼那麼沒有遠見不一起募到明年的經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做錯事情,受到檢視與責難,理所當然。
      我沒有想要證明這群學弟妹們做的沒錯、不應該被罵這個觀點,
      我也同意他們這次行動過程中出現很多瑕疵,應該也必須被點出、然後修正。

      只是,有太多人攻擊學程的時候,真的完全不知道學程到底是什麼,就憑這次的企劃書事件而評價學程整體的設計與存在,覺得應該出來用非常個人經驗的方式分享我看見的事情。這篇文章更多的不是支持或反對什麼事情,就只是一篇資訊。讓大家鼓勵或批評的時候,更有依據一些。

      而最後關於嚇到一事,我覺得這就是個人價值觀了。
      或許你覺得這實在太溫和了,應該把這群學生罵到死而重生,還能過活下來的人,才是真勇者的表現。但在我看來,不缺批評的環境中需要鼓勵,期待這些學生能在多數批評的環境中逆境上游,我覺得有點太奢侈了。我想多一點點的激勵,可以讓這些學生中多一些人願意重新面對錯誤跟挫折,然後變得更好。(倒過來也是,不缺鼓勵的環境中需要批評,這才有可能會有平衡的思維)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外非常流行的影子實習,不是要你變成別人的陰影,那究竟是什麼

「對女孩更友善」美國十分流行的人性化交友軟體:Coffee Meets Bagel使用心得

我在北一女中學著當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