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報告與一份自由體悟



以前都知道大陸有網路封鎖,這裡言論並不自由。但是知道歸知道,感受歸感受。

來北京大學修了一門課,跟流行音樂有關的通選課(也就是通識課)。老師要求我們做一份期中報告,不限主題、不限格式、不限內容、不限字數,只要跟流行音樂有關就好了。聽到當下,我就直覺的理解為,就是隨便我愛怎麼寫怎麼寫嘛。


於是,發揮學生的拖拉功力,我到了要交報告的前兩天開始動筆。


我並不是個對流行音樂很有研究的人,因此我想主題想了很久,後來突然想到一個夜晚。


那是2012年的六月,我與一群大陸同學在台大總圖旁靜靜喝酒點蠟燭,悼念一個常被台灣人遺忘的日子──天安門事件紀念日。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特別勇敢的人,很多社會運動、很多反抗活動,我因為各種因素而沒有現身,儘管關心,卻始終是靜靜的關心。對於六四,我始終是抱著一個又一個的不解。不理解當時的中國政治情形,不理解為什麼在這麼「機緣」湊再一起,使得許多人去世了(或者是儘管理智上理解,我仍舊因為不敢相信而不理解,進而覺得六四似乎離自己很遙遠)。


那天晚上,朋友們傳唱著一首歌──「血染的風采」,那天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也是第一次認識到這首歌背後所標誌的意義。


於是,我開始Google搜尋〈血染的風采〉一首歌。查詢了一整天的資料,瘋狂用台灣的VPN翻牆。然而,即使我已身在牆外,每當我搜尋「血染的風采」時,跳出來的Youtube連結卻仍常常顯示影片出現錯誤、無法正常播送,或者是我原本開著的Facebook變得異常緩慢。而且剛剛好,這幾天正是十八大的會期,原本不怎麼樣的事情也都變得異常敏感,政府敏感、人民也敏感,本來每次都打混不檢查證件的大門崗哨現在都超級勤奮在查證。現在,連網路都敏感了起來。


簡單說明我的報告內容,其實就只是在說一首歌的故事。


〈血染的風采〉在1987年的春晚上由一名叫做徐良的解放軍人演唱,當時正逢越戰,這首歌成了深刻描繪了國人愛國與犧牲奉獻的精神。


然而兩年後,1989年卻發生了八九民運,當時的年輕人缺乏豐潤的文化創作環境,因此常常拿深具黨色彩的歌曲來當作民運歌曲,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際歌以及〈血染的風采〉等歌。


〈血染的風采〉之後傳唱到了香港,包括Beyond、梅艷芳、甄妮都詮釋過這首歌曲。最後,它成了香港每一年維園六四紀念晚會的必唱歌曲,對於香港人來說,這首歌即代表了六四事件。然而,在大陸因為網路屏蔽的關係,這裡所顯示的資料都指出〈血〉一首歌是愛國歌曲、是標示著國家有著共同目標而讓人感受到國家與個人之間緊緊相依的歌曲,它與六四一點關係都沒有…。


許多大陸網友也就這麼認知著。偶有部分網友因透過網路翻牆而清楚〈血染的風采〉與六四民運之間的關係,但他們所留下的評論內容卻只能相當隱晦地暗示,如使用「陸絲」取代「六四」來加以描述,或僅是說「這首歌在89年以後就不一樣了」。


一首歌,在兩岸三地有著不一樣的詮釋與認知。我這份報告,其實想說的就是這個故事。因為網路屏蔽,因為立場各異,大陸、香港、台灣對這首歌的記憶截然不同。


而我,在寫完這份報告後。突然之間,我發現自己寫了連篇的「六四」。突然之間,我不知道這份報告交出去會不會發生甚麼事情。突然之間,恐懼翻牆而入。


從沒想過一份作業不只是一份作業,它可能會為你帶來的不只是學術上的評析,而還有審核、檢查、突擊。我擔憂著北京大學的教授會不會有強烈的立場偏頗,我擔憂著我不斷搜索六四詞彙的行為會不會被大陸監視,我擔憂著這份報告交出去我是否會有人身安全(儘管我自己是覺得我已經避開很多敏感議題不談了)。


我突然發現,自己在台灣原來因為「言論自由」四字被保護得有多安全,這四個字讓我習於有話就說、有話就問。而這四個字,絕對是台灣人在經歷了白色恐怖後努力爭取而來的珍貴資產。


祝福台灣的民主自由,祝福中國大陸所有想說話的人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外非常流行的影子實習,不是要你變成別人的陰影,那究竟是什麼

「對女孩更友善」美國十分流行的人性化交友軟體:Coffee Meets Bagel使用心得

我在北一女中學著當個「人」